当杨瀚森在拉斯维加斯的夏季联赛赛场上完成那记势大力沉的隔人暴扣时,中国篮球迷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这位20岁的中国大个子在开拓者的前两场夏季联赛中交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首战10分4篮板5助攻3盖帽的全面数据,次战背靠背再次得分上双。
一时间,赞誉纷至沓来,然而,在为中国篮球终于又有一位值得期待的NBA球员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夏季联赛只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杨瀚森面前的道路既充满希望,也布满荆棘。真正的考验尚未开始,但无论如何,这位年轻人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杨瀚森的夏季联赛首秀堪称完美剧本——10分4篮板5助攻3盖帽1抢断的数据单几乎填满了所有统计栏,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展现出的技术全面性,彻底颠覆了国际篮坛对中国内线球员的刻板印象,这位身高2.16米的大个子在场上扮演的不仅是传统中锋的角色,更是一位现代篮球所推崇的空间型组织中锋。
防守端的多样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正如开拓者主帅比卢普斯所言:“他让我想起30年前的萨博尼斯。”这不仅是对其技术的肯定,更是对其篮球智商的认可。从姚明到易建联再到周琦,中国球员在NBA的进化历程中,杨瀚森代表着最符合当代篮球理念的一代。
然而,当我们为杨瀚森的出色表现欢呼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夏季联赛与真正的NBA常规赛之间存在着难以忽视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比赛强度上,更反映在球员竞争环境、战术复杂性和体能要求等多个维度。
比赛强度与竞争水平的差异最为明显,夏季联赛的参赛球员主要由新秀、二年级生和发展联盟球员组成,目的是考察新人而非赢球,即便如此,这种强度仍无法与常规赛相提并论,杨瀚森在打完与灰熊的比赛后坦言:“这是我第一次打这种背靠背的比赛,体力还有点跟不上。有一些回合都感觉不到自己腿了,这是我后面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今日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没能做好篮板的保护,这都是我需要加强的东西。”
可以想象,到了常规赛,82场的漫长赛季、频繁的飞行和美国境内的时差调整,都会是杨瀚森从未经历过的严峻考验。
此外,杨瀚森的犯规与失误控制同样需要改进,首场比赛杨瀚森就领到6次犯规,虽然第二场减少到3次,但5次失误暴露了他对NBA级别防守的不适应。
技术短板的客观认识也不可回避,杨瀚森的篮板判断、低位防守技巧、对抗下的终结能力都还需要大幅提升,他在CBA时期的一些技术习惯,如慢节奏的策应、依赖战术地位的发挥方式,都需要调整以适应NBA的要求。
最后,战术地位的落差可能更为残酷,夏季联赛中,杨瀚森是开拓者的进攻核心,大量战术围绕他展开,但进入常规赛后,面对主力球员的回归,他的球权和使用率必将大幅下降,如何在没有战术倾斜的情况下依然做出贡献,是杨瀚森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CBA到NBA的跨越绝非易事,历史上无数国际球员在这一过程中折戟沉沙,杨瀚森虽然起步良好,但要想在NBA真正立足,还需要在技术、身体和心理多个层面持续进化,开拓者对他的培养计划和中国篮协的支持体系,将共同决定这位希望之星能否兑现全部潜力。
将杨瀚森置于中国球员征战NBA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外部环境的今昔对比对他很有利,相比姚明时期中国球员背负的沉重国家期望,如今的球迷群体更加理性,对球员成长更有耐心,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有利于杨瀚森专注于自身发展。
面对杨瀚森的夏季联赛表现,中国篮球界需要在热情鼓励与冷静认知之间找到平衡点,过高的期待可能成为年轻球员难以承受之重,如何构建对杨瀚森NBA之旅的理性认知框架,考验着球迷、媒体和从业者的智慧。
相关阅读:
【前CBA外援被判犯有三项性侵犯罪,量刑听证会于7月10日举行】